鉴赏一:
《维纳斯的诞生》作品分析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那么,100年以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道路的先驱者了。
佛罗伦萨在15世纪,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全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不过当时的贵族和教皇的势力仍然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业豪门——美第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沾染上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可是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利比死后,波提切利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因此说,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艺术思想是充满着矛盾的。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而作的,作于1485年间。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的意境。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己这个暑期对现实生活的惊惶与不安。
古代希腊人想象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却把这段神话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联社中产生的,美联社只能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一形象也为这种哲学作图解,这个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和娇弱,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我们这样分析,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了。而是指出,画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再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象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出来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褓上变得极为流畅,至于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就更复杂,具有旋转的趋势。全画的色调也极明朗和谐,艺术家用这一切来尽量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只能让人感到从长远看扔意图是神秘的,主题思想是隐晦的。全画有172。5×278。5厘米大,系用“丹配拉”(一种用蛋清和以胶质的壁画颜料)画成,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鉴赏二:
精品赏析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即古代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是爱与美的女神。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果树之神波摩娜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红色的新装;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这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据希腊神话描写,维纳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生来就完美无缺。显然,作者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维纳斯的表情就会发现,她那木然、迟滞和略带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着清纯的稚气,这个溶成人身躯与幼童稚气眼神于维纳斯一身的表现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热衷,也正是由于这种“崇尚”和“热衷”使得他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感官本身的审美诱惑,而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实际上,这是当时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结合,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
鉴赏三:
维纳斯的诞生:爱欲交织翡冷翠
回顾历史,会发现所有的辉煌盛世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一个城市的繁华光景尤其如此。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富足而奢靡,贡献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精华,也许用徐志摩所译的翡冷翠来称呼那个时代的它才更加恰当,才更能体现出它优雅的艺术气息。
1492年史称“豪华者”的洛伦佐·梅第奇去世后,法王查理的军队、多明我修会的极
端主义修道士、多年不遇的恶劣天气和瘟疫竞相肆虐于倡导文化、奖掖艺术的翡冷翠,伟大的城市摇摇欲坠。
彼时,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已然创作完成,画家由于其天才的创作得以与洛伦佐同桌进餐,得以受到市民的尊敬和景仰。而莎拉·杜楠特的小说主人公———14岁少女亚历山德拉则充满好奇和期待地迎来了一位家庭画家,他将把亚历山德拉全家画入小礼拜堂的福音画中,以彰显基督在这个家庭的荣耀。年轻的画家脆弱、羞涩而富于才气,亚历山德拉则聪慧、机敏、好学、对艺术具有天才的领悟力,宗教的男女大防并不能阻止少女对年轻画家的好奇,对绘画艺术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亚历山德拉的家庭中也暗藏着重重隐秘,终于有一天,少女的初潮推动了命运之轮……门当户对的联姻却稍嫌匆忙,琴瑟相和的夫妻却床事不谐,手足之分的兄长却包藏祸心……一个个秘密被揭开:“豪华者”与母亲曾暗通款曲,自己和兄长竞共事一夫……婚后的亚历山德拉与丈夫达成“交易”,换得了期待已久的学习绘画的自由,也有机会与年轻画家灵欲交流。当尘埃落定,梅第奇家族再次上台时,亚历山德拉却在忠诚女仆的陪伴下成为了“基督的新娘”。
纷乱的时局中,尽管屡受命运打击,亚历山德拉却始终没有离弃对绘画艺术的狂热,直到最终成为修道院的修女画师。
而她那带有叛逆和挑战的气质被她所爱的画家融入了小礼拜堂的圣母像中,成为了他之后不能超越的艺术巅峰,这是艺术由圣入凡,从宗教羁绊下的彻底解放,也许就是小说名为《维纳斯的诞生》的用意吧。
爱情、私生子、同性恋、政治斗争,可以说,《维纳斯的诞生》具备了畅销小说的诸多元素。同《达芬奇密码》一样,小说之所以在中国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众口称赞,主要是提供了我们不熟悉的西方文化体验,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尊崇艺术、理解艺术的那个黄金时代更令人心向往之。小说作者对叙事的擅长,对情节的交待都可圈可点,虽然小说内容纷繁复杂,家庭生活、艺术创作、政治纷争等不一而足,情节曲折丰富,叙述却能水乳交融,毫无生拉硬扯之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出色的翻译令全书读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增添了阅读的快感。
“在肌肤的颤抖中,灵魂快乐地来到我的面前。”(金斯堡)当亚历山德拉也就是路克丽西娅修女在自己的身体上刺下一条长着男人面孔的毒蛇时,她分明感受到她的人生体验得到了完美的凝固,从那一刻起,她的生命就提前结束了。
鉴赏四: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另外一幅名作,它在《春》之后四年绘制完成,描绘的是另一种形态的维纳斯。维纳斯,也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特,在传说中是爱与美的女神。据希腊神话描述,她是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的,而且一生下来就完美无瑕,既不必经历懵懂无知的童年,也无需面对临终将至的死亡。
画中的女神如此娇柔而精致,只有被海风吹散的金色长发微微遮挡她洁白的躯体。像这样撩拨人心的画面在过去的1000年中是极少见到的。虽然古代的神话在中世纪并没有失传,但基督教的严格控制把它们当成“异教”禁止表现。即使有时会被利用,但也很少带有神话原本的色彩。在基督教的传统中,赤裸的人体被视为一种亵渎和诱惑而避免出现,画家被要求尽量用衣物或者服饰将人物的身体遮挡起来。只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找回了往昔令他们值得骄傲的荣耀。古代知识开始渗透到这一时期的各个领域。古代的人体雕像被视为艺术的典范从各地采集发掘,而古老的神话传说也被视为一种包含深邃真理的信仰在有知识有教养的阶层中流传开来。
这幅作品是波提切利为佛罗伦萨城的实际统治者美第奇家族中的一位成员而画的。他的名字叫洛伦奇诺·德·美第奇,是一位积极的艺术赞助者与保护人。他周围有一个稳定的文化圈,其中也包括诗人和画家。他们聚集在一起写诗,谈论神话中蕴藏的哲学思想,甚至会请画家把那些令人着迷的神话内容描绘下来,挂到自己家里欣赏。所有这些人之间难免相互影响,比如当中一位诗人描写维纳斯诞生的诗句就与波提切利的画作颇为相像。他在诗中描写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清雅的岸边,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娇弱,无暇顾及迎接她的时序女神和整个世界。
从画面可以看到,波提切利几乎是在按照诗句进行创作。西风之神和花神科洛瑞斯飞翔在空中吹动气流,将由贝壳承载的维纳斯推送到塞浦路斯海边,空中飘洒着藏有金蕊的玫瑰花,据说它们是在维纳斯诞生时洒落人间的。位于左边的时序女神身着盛装,随时准备将华丽的锦衣披到维纳斯身上。她们的衣料织锦上绣着红色与白色的雏菊、黄色的报春花以及蓝色的矢车菊,这些都是佛罗伦萨地区春天才会盛开的花朵,用来它们表现“诞生”的主题非常适宜。或许我们可以说,这幅作品并不完全属于波提切利个人的创作。在那个时代,艺术家有机会在教堂之外得到更多的订单,而出资的委托人也主动地参与到创作中来。画家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在与委托人的协商过程中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出资方都会事先由本人或者聘请专门的顾问,针对所要描绘的内容与画家一起拟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画什么?怎么画?如何设置细节?这些都会很清楚地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画家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这些相关的文字描述,尽可能圆满地将委托人的意图表现出来。因此,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波提切利也一定受了委托人的要求,也许还有美第奇周围那些精通古代知识的学者在旁边帮他出谋划策。
尽管如此,作品在波提切利的笔下仍然是优雅而独特的。画中的维纳斯是那么美丽,以至于让观者只顾欣赏她婀娜的体态与轻柔的韵律,而忽略了她的脖子似乎有些过长,左肩也显得太低。画家为了造型的优美而牺牲了部分自然的形体,从而更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修长的身躯、细软的双手、柔和的脸庞、梦似的眼睛略带着困惑与忧虑,这是波提切利笔下所有女性的特质。她们尽管娇柔之极,但却使观者在对美的凝望中屏息凝神,仿佛有一束来自天国的光将她们沐浴在神圣的光环里。人物的眼神并不落在画面上的某个物体,也没有和观者发生直接的交流,而是用这种没有任何落点的目光在观者与画作之间引入了第三个空间。她在哪儿?看着谁?导引观者很自然地从视觉进入沉思。他笔下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在于诸如匀称等具体的美的原则,而在于他提供给我们的对于美的思索。可惜,这仍然是传统的基督教会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当美第奇家族倒台并被赶出佛罗伦萨后,波提切利也因为失去庇护人而很快被世人遗忘。他的晚年贫困潦倒,最终在孤独寂寞中死去。直到19世纪末期,一些追求设计感与精致趣味的人重新发现了这位善于创造美的大师,波提切利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里,他让我们或许已经有些麻木的神经再次感觉到:美,是一种体验,绝非他物。
鉴赏五:
《维纳斯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的杰作。在中世纪严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腊、罗马神话中美丽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被看作"异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冲破思想的禁锢而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市民们,却觉得这个从海里升起来的女神,很象是一个新时代的信使--她把美带到了人间。
《维纳斯诞生》似乎可以作为体现这样一种"时代感"的例子:裸体的维纳斯象一粒珍珠一样,从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体态显得那么娇柔无力。画面左上端有风神把春风吹向维纳斯,而春神弗罗娜则在岸上迎接她。波提切利画了许多玫瑰,在轻风的吹送中,绕着维纳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飘舞。洋溢着青春生命的肉体,美丽娇艳的鲜花,在当时是作为向宗教禁欲主义挑战的形象。画面上维纳斯脸上挂着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传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爱。因此,诞生似乎并不带来欢乐,反而有点悲剧味道。画的背景是一片伸展无边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树林,维纳斯的步子仿佛没有承受重量似的显得飘逸,好象处于有推动力的旋律之中。这个维纳斯作为美和爱的化身,有着严肃的含义。
此外,这个维纳斯的姿态,显然是参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但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还有其特殊的风韵,这个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象后来某些威尼斯画家所倾心的那种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妇女,而面容却带有一种无邪的稚气。
[竹叶后语]:大家都知道,维纳斯即古代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是爱与美的女神。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