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有“毒”: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据说,“山寨”一词源于广东方言,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就是低成本、快速地仿造著名品牌的设计,以大而全的功能来吸引手里票子不多的大众,简单地说就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如今,“山寨”的地盘正在急速扩张,不仅有山寨手机、山寨相机、山寨电视、山寨化妆品、山寨地板等各种消费品,甚至还出现了山寨网站、山寨明星、山寨电影……可谓流“毒”甚广.

  毒之手机篇————“四极”的诱惑

  在手机行业,“山寨机”一般指高仿手机,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容易混淆的品牌名称,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而那些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的贴牌机和名称五花八门的杂牌手机也都属于“山寨机”;由于逃避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他们不用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又没有产品研发方面的花销,也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再加上完全的成本控制和分销手段的灵活,导致其终端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手机的1/2到1/3.

  目前,“山寨机”大多基于 MTK 手机平台,特点极其显明,即“四极”——功能极其丰富,价格极其低廉,外观极其新颖,质量极其不可靠.抄袭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可以说是目前山寨机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像苹果的iPhone、诺基亚的N95、三星的“伯爵”等主流的高端产品全都难逃此劫,就连还没上市的夏普9020眼下都至少已经有了5个“山寨兄弟”了.当然,“山寨机”中也出现了不少独步世界的技术创新、外观创新、工艺创新,很多奇怪的技术和设计被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五花八门的功能,例如8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能装香烟的手机、神七造型的手机等,诱惑性相当大.

  两个人的作坊

  说到“山寨机”大面积爆发的开端,一切皆源于台湾顶尖的IC设计公司——联发科技(简称MTK)于2006年研制出的廉价手机芯片.MTK手机芯片把以前可能需要几十人、耗时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机主板、软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里.此举令手机生产不再依赖核心技术,只要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谁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手机.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过去芯片拿来后,还需在上面开发比较多的软件,这个工作量很大,比如诺基亚做一个手机,可能需要几百人,开发一年到一年半才做出来.而有了MTK,两三个人就能在家开个小作坊,只需买一些配件进行组装,一天就做几百部.”至于成本,“像国内普通的一款3.0寸屏手机,生产成本也就400元左右.”

  试想,这种从家庭作坊中诞生的“山寨机”必然是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和安全性,天生便有“残疾”.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也较为粗糙,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成为“山寨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由此所带来的维修问题,自然也不容忽视.虽然“功能全面”是“山寨机”的一大优势,但绝大多数却样样都不精,缺乏名厂配件的组合令其自身存在不少缺陷.此外,“山寨机”的电池和辐射均未经过国家相关机构测试,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毒之家居篇————强化木地板 当心买到“山寨板”

  如今的地板行业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品牌地板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屡出新品,而杂牌地板跟风仿制.那些模仿正规地板专利技术、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被地板行业专家称为“山寨板”.

  在地板行业,专利侵权现象十分普遍.一旦某个企业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一些设备落后、工艺落后、管理落后的生产企业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山寨板”便会横空出世,这些“山寨板”模仿了制造方法,但与“正版”产品相比,可以说是“外观相似而内在不同”,由于其对基材要求不高,基材性能不稳定,这样就会导致强度和防潮性能降低,容易起鼓、变形,加工精度不好的话,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而且会产生高低差、倒角脱落、毛边等问题.此外,“山寨板”通常表面耐磨度不高,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这些质量问题在消费者购买时无法识别出来,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暴露,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彤言无忌

  替“钱”行道

  记得古装电视剧集中,匪徒们最爱说的一句很有威胁性的台词就是——“抢你去做压寨夫人!”每每听他们理直气壮地喊到这里,都很难与传说中“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或“瓦缸寨”画上等号——都是山寨,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发展到已是商品社会的今天,这种“山寨文化”虽然也变了味道,但那种“利”字当头的匪气依然没变,一杆“替‘钱’行道”的大旗被舞得虎虎生风.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了最大化地创造“多余”价值,在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山寨”的发展壮大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在如此蓬勃的“山寨文化”面前,任你是全球知名、还是宇宙无敌,通通只剩哑口无言、无可奈何.猫在小作坊里的“寨主”们也不再是月黑风高提着凶器、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而是挖空心思偷工减料、昧着良心赚黑钱.

  从“替天行道”到“替‘钱’行道”,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堕落?答案似乎并不很确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在这个需求决定一切的社会,“存在”也算得上是一种合理吧?

毒之化妆品篇

  “山寨”风并非只是流行于数码界,其实化妆品一样也有“山寨”产品.小编为您大致总结了一下目前市面上常出现的几种“山寨”类型化妆品,帮您见招拆招,明辨真伪.

  “山寨”手法一:东施效颦

  模仿对象:法系植物护肤品

  随着有机、乐活等环保概念的走红,越来越多的纯植物类护肤产品也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从各商场里越来越多打着纯植物护肤理念的化妆品专柜的出现就可以看出来.无独有偶,这些化妆品大都声称和法国普罗旺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标明“Made in France”(法国制造),就是宣称采用法国进口原材料或是法国传统提炼工艺,而且外形大多非常相似,倘若把品牌名称遮盖起来,单从产品包装和外形上很难分辨出彼此来.

  见招拆招:由于是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销售,这类产品并非在质量上存在问题,而只是在宣传手法上“沾亲带故”,拼命想和市面上某个著名的法国纯植物护肤品牌靠近罢了.要分辨这类产品的方法很容易,首先要留意产品标签上是否明确标明原产地,例如是否有“Made in France”(法国制造)、“卫妆备进字”以及国内的总经销商名称等字样.倘若只是导购人员口述或是宣传彩页上声称采用了法国进口原料和提炼工艺,而生产商标注的却是国内某个企业的话,其可信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因为你没有办法证明它是真正来自法国还是仅仅只是在某个国内基地生产然后坐着飞机在天上绕了一圈后就成了“海归”了.

  “山寨”手法二:凭空捏造

  模仿对象:日韩系化妆品

  和法系植物护肤品不同的是,诸如VOV、THE FACE SHOP、Skin Food、肌研、SANA等目前在网络上大卖的日韩系化妆品,由于在国内没有正规的销售渠道,只能通过网络或者是海外代购的形式进行销售,这种不能先试后买的操作模式也就让“山寨”产品们有了可乘之机.最夸张的就是目前在网络上卖疯了的一款VOV红酒面膜,其实只要登录VOV产品的官方主页浏览产品目录就会发现VOV从来就没有出过这一款产品,它完全是被“山寨”制造者们凭空杜撰出来的一款产品.

  见招拆招:对付这种山寨产品,一个方法就是上权威的品牌官方网站查阅是否在产品目录里确有该款产品存在.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价格,一般来说,倘若一款化妆品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官方报价的1/3甚至更多的话,你就一定要对其保持警惕了.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但便宜的就一定不是好货.还有一招是专门针对日系产品的,日本化妆品一般只标注生产批号而非生产日期,还有就是它的外包装上一般都会出现“税 ”的字样,大意是表示不含税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日文里的“ ”字是没有右上角的一点的,而仿制的产品一般会出现完整的汉字“拔”字.

  “山寨”手法三:真假李逵

  模仿对象:畅销化妆品牌

  仿冒时下最畅销的产品推出完全相同的产品也是“山寨”产品的一个惯用手法,例如在全国各地都很畅销的玉兰油、欧莱雅等大众品牌的化妆品就是仿冒品们的最爱.

  见招拆招:对付这类产品的方法就是“一摸二闻”.以玉兰油滋润保湿霜为例,首先,摸一摸产品外盖上或是瓶身上的LOGO以及说明文字,正品一般摸起来会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反之则无;其次是打开产品闻一下,真的玉兰油产品闻起来会有一股淡淡的玫瑰香,仿冒品闻起来是刺鼻的异味.

点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