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艺术讲座:如何赢得领导权威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进入领导科学系列电视讲座,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如何赢得领导权威》。第一个问题,领导权威的构成。

领导权威,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它们是创造性、服从和认同。如果需要一个关于领导权威的定义,那么我们倾向于认为领导权威也就是那些被服从与认同的创造性影响力。关于领导权威,大家可以注意,比如说,父母是权威,那么父母为什么是权威呢?通常,我们认为父母的能力、才能、经验比子女要丰富、要多、要大,这是父母之所以成为领导权威的一个方面。但是,深入地研究,我们可以注意到,父母之所以是权威,根本上是由于他们是子女和家庭的创造者,父母首先是子女的创造者,也就是说,父母生产了、创造了子女,其次父母是家庭的创造者,在这样两个意义上,我们说,父母之所以是权威,根本上是由于父母是子女和家庭的创造者。父母的权威来源于、根源于他们是创造者,在父母与子女的权威关系中,子女之所以服从和认同父母这个权威,也是来源于和根源于他们是被父母创造的,他们是被创造者。所以我们认为,领导权威是由创造性、服从、认同三位一体构成的领导权威。所谓三位,也就是创造性、服从和认同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要能构成一个权威,还需要三个要素组成一个共同体,也就是说,三位要一体才能构成我们所说的权利权威,这是关于领导权威的三个构成要素。

第二个问题,领导权威的三个要素,或者说三位一体的领导权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应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看待。第一个方面,应该从领导者这个方面去看,领导权威之所以是领导权威,根本上是由于领导具有创造性,具体地说,领导的创造性包括哪些创造性呢?第一,需要领导者的人格具有创造性,第二,需要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需要领导者促进干部和群众的创造活动。另一方面,从群众这个方面看,需要有群众对领导的服从,需要有群众对领导的认同,通常这两个方面我们往往强调的是领导者领导活动这方面具有什么特殊的品质、具有什么样人格的魅力,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应当说这是不全面的。一个领导权威之所以能够确立,除了应该从领导者的领导活动这个方面去看,还应该从群众和干部的服从和认同这个方面去看,从这样一个方面去看,我们可以注意到领导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干部和群众的服从与认同,让渡给领导者的。领导权威的两个方面不应该孤立、片面、割裂地去看,领导者及领导活动的创造性方面,与干部、群众的服从和认同这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规定、相互影响的。

我们说领导权威包括领导者的创造性和干部群众的服从与认同这两个方面,就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应该说领导者的创造性是因,干部群众的服从和认同是果,首先是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富有创造性,然后干部和群众才有了对领导者的领导活动的服从与认同。如果领导者的领导活动是缺乏创造性的,是缺乏人格魅力的,是缺乏对干部、群众创造性的促进和认同的,那么,干部群众的服从能够服从于什么东西呢?干部群众的认同,能够认同于什么东西呢?所以,在三个要素两个方面中,创造性是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和决定性的。概括为一句话,我们认为任何权威、任何领导权威都包含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的成份,这是我们需要讲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领导权威的构成。

第二个问题,领导者如何赢得服从呢?领导者赢得群众的服从,赢得干部的服从,这是他赢得领导权威的一个方面,一个要素,首先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服从心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把握。关于群众的服从心理,第一,我们认为服从有一种内在的、强烈的、对自身价值观、对自身情感的尊重,这个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干部和群众之所以愿意服从,之所以服从,需要领导者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大家知道,在历史上,曾经存在原因比较广泛的、长时间的奴隶制,对于奴隶制的起源,我们通常认为主要的方面是因为奴隶是被征服的,是从他们是被统治者这个方面去看,从这个方面看有一定的理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同样是片面的。意大利学者维柯曾经指出,奴隶之所以愿意服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战败,他们的被征服,而是由于他们丧失了自己的守护神,丧失了自己的社稷,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奴隶、被征服的部落,只有当他们的守护神被消灭的时候,他们才愿意服从,他们才心甘情愿服从。他们服从什么呢?他们服从征服者、占领者的守护神,也就是说他们服从一个新的神。在这个方面,据说在二战期间,日本在占领韩国的首都,占领他的故宫时,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争取、想镇压、想取得韩国人的服从。韩国首都的故宫和我们北京紫禁城的结构有相似的地方,周围是比较高的山、树木茂盛、山泉潺潺溪流,日本占领了故宫以后把周围的树木给砍伐了,把山泉用水泥、木桩堵塞住,希望借助这样的手段让韩国人服从,但是韩国人坚持到最后,始终不愿意服从日本的统治。无独有偶,在二战期间,美国在是否要攻占和日本本土的问题上,也存在者基本相似的考虑。大家知道,在是否攻占日本本土的问题上,在美国军事和政治家内部存在着分歧,当时的兰德公司曾经向美军和美国的高层决策层提供了一个建议,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不要攻占日本本土。由于兰德公司的建议被美国军方和决策高层予以接受,实际上是对日本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和历史传统保持了某种限度的尊重,所以,最后日本人宣布接受美国的占领,从而避免了大量的军事损失,迅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从这个方面分析,绝不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征服我们的干部群众的守护神,而是说,要对我们的干部群众的情感、对他们的价值观有一基本的尊重、基本的认同。只有尊重了干部和群众的情感,尊重了他们做人的准则,我们的干部和群众才心甘情愿地愿意服从我们的领导。

在这个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出要赢得干部群众的服从,首先需要把服从内化,把服从变成干部群众对自身的服从,表面上看来是干部群众在服从某一个领导者,实际上是干部群众在服从于他自己,当然,把服从内化了,而不是把服从奴化了,这个是关于服从的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干部群众的服从,存在一个矛盾心理,什么是矛盾的心理?也就是说,干部群众在服从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强烈的倾向,他们倾向于独立,他们倾向于反抗。群众的服从心理完整地说是一个矛盾的心理,只有服从的一面,也有要求独立、要求自主的一面,干部群众的服从心态是双重的,大家可以注意到,在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他们要求独立和自主的心理逐渐占了上风,而服从的心理越来越少,特别是在那些有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孩子中,服从与反抗的矛盾,服从与独立自主的矛盾在他们的心态中始终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群众的服从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某一个阶段之前服从为主,进入某一个阶段之后,他们要求独立、要求自主的心理、意识,也就是说,他们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加强,那么,要想赢得干部群众的服从,除了尊重他们基本的情感和价值观需要,还应该考虑到他们对独立、自主的要求,只有在这样的方面进一步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才能当群众的独立自主的心理处于占上风的时候,能继续赢得干部、群众的服从。在这样一个阶段,节需要我们的领导与干部、群众重建情感上的创造性的关系。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赢得服从。

第三个问题,如何赢得认同。那么领导者如何赢得干部群众的认同呢?这个里面同样需要我们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赢得认同有三个基本的原则,或者说叫认同的三原则。第一个原则,我们称之为同质同量的原则。比方说,我们平时在喝酒的时候,向别人敬酒,希望别人喝一杯白酒,你自己就需要喝上一杯白酒,希望别人喝上两杯、三杯的白酒,你领导者自身就要喝上两杯、三杯的白酒。也就是说在敬酒、赢得别人的认同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同质,你希望别人喝什么酒,自己就要喝同样的酒,你希望别人喝多少酒,自己也要喝同样的酒,这是所谓的同质同量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所谓优质优量的原则。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同,你自身的工作不但要做得比别人优,不但要优质,而且要优量,你希望别人喝啤酒,那么你自己首先就喝白酒,你希望别人喝三杯啤酒,你自己起码要喝三杯白酒,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认同。否则,你想赢得别人的认同,但是自己做的工作既比别人差,又比别人少,那当然不会赢得别人的认同。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是想说明,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同,最低限度有一个在工作、在业绩表现上同质同量、优质优量的原则。我们可以注意到,同质同量这样一个原则,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也就是说,它假设了干部与群众是相同的,是一样的,而优质优量的原则,则假设了领导与干部群众是不同的。第三个原则,就涉及到在赢得认同的问题上,领导与干部群众既不是完全相同的,也不是完全相异的,也就是说,在赢得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转化的关节点,这个关节点就是认同。我们说,领导与干部、群众,他们是同中之异和易中之同的关系,他们有相同的一方面,但是,相同之中又包含着差异,他们有不同的一方面,但是,不同的一方面当中又包含着基本相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来自于群众又高于群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赢得同志的问题上,就需要我们广大的领导者要首先学会做学生,在做好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干部群众的先生,先做学生,再做先生。

大家知道彭湃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搞农民运动比较早的,被称之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在赢得农民的认同问题上,曾经积累了很好、很丰富的经验,彭湃是中山大学的大学生,为了赢得农民的认同,彭湃首先脱下了上学时候穿的白衬衫,穿上农民的土布衫,农民不认同他,他又脱下了自己上学时穿的白球鞋,穿了上农民的布鞋,农民还不认同他,他又改掉了官话,说起了土话,家乡话,也就是闽南话,农民还不认同他,大家知道,农民是要拜菩萨、拜祖宗的,后来彭湃和农民一起拜祖宗、拜菩萨,这时候,广大的农民就感觉到,彭湃是我们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在心理上把彭湃看作自己的人,这就是在赢得农民的认同过程中的心理转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说的同质同想和优质优量的基础上,有一个认同的根本的转变,我们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概括为“认”,只要群众、干部认了你这个人,这就是赢得认同的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这是第一个问题,认同存在着这样三个基本的原则。

第二,认同有三种基本类型或者阶段。第一个类型、阶段,叫情感的认同。要想赢得广大的干部和群众的认同,我们领导者自身首先要对干部、群众,对他们的审美趣味、对他们的情感有一种起码的认同。大家知道,毛泽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首先就有一个朴素的、油然而生的情感上的尊重、关怀和爱护,正是由于从对农民情感上的关怀和需要出发,所以,毛泽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情感的认同是赢得干部群众认同的第一个阶段,或者说第一种类型。

第二个阶段,叫做理智的认同,也就是有批判、有比较的认同,毛泽东曾经说,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可以说就是赢得认同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理智的认同,有比较、有分析、有批判的认同。有些影响力能够得到认同,有些做法、有些作风就不能得到认同,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大领导的领导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就具有这么一个理智认同的特征。

第三个阶段,叫做欣赏与审美的认同。改革开放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初步告别了匮乏经济,基本上进入了富裕社会,或者富裕社会这么一个阶段,有人把这个阶段称之为优雅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形态中,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同,首先要学会欣赏人、爱护人,只有你作为领导者欣赏了你的干部、欣赏了你的群众,才能反过来为领导者赢得干部、群众对自身的认同。在这样一个初步进入到富裕社会的阶段,我们可以注意到,广大的员工、广大的职工到我们公司里面来,并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工资、提高奖金、提高物质方面的福利待遇,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被尊重、被理解这么一种认同的需要,他们发展的动因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他们需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想赢得广大的员工、广大的职工和一般的干部群众的认同,首先就需要我们领导者学会尊重干部群众的这样一个基本心理需要,学会尊重人、关怀人、欣赏人和爱护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干部群众对我们领导者的认同。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欣赏认同这样一个阶段上,领导者始终是赢得认同的主动的一方、积极的一方,领导者认同了干部群众,干部群众反过来又认同于领导的权威,那么这样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形成了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把认同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我们可以注意到,从情感的认同、经过理智的认同,最后发展到审美与欣赏的认同,这样三个阶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环节,或者说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欣赏与审美的认同,最终又在更高的阶段上回到了对干部群众的情感认同,这样三个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赢得认同的一个周期,但是我们应该提醒,在这样一个周期之后,领导者赢得认同,同样还要得经历从情感的认同到审美的认同,再到欣赏与审美的认同,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发展与转变。我们认为赢得认同是一个无限的、不会终结的进程,它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无限进程。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问题,领导者如何赢得干部和群众的认同。

第四个问题,赢得领导权威,需要创造性,需要领导者的领导活动的创造性,这样一个渊源,这样一个基础。那么,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具有哪些创造性呢?我们在领导权威的构成里面曾经交代过,这种创造性有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领导者人格的创造性,第二,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创造性,第三,领导者促进干部群众的创造性。那么我们认为,要想赢得领导权威,最终就需要领导者在这样三个方面富有创造性。下面我们分别讲一下这三个方面的创造性。

第一,领导者人格的创造性。领导者的人格是一种独特的人格,他与其他类型的人格,比如说,知识分子的人格相比较来说,有自身的特点。领导者这么具有自身特点的领导人格,我们认为是由知、情、意这三个因素构成的,所谓知,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知识,在这个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就是智商。所谓情,就是对人际关系、高度的情感贯注,它所需要的能力就是领导者在智商基础上的情商。第三个方面,是所谓的意,意包括两个基本内容。第一,领导者对领导活动的本质、结构、特点、发展规律的自我意识,第二,就是所谓的领导意志。如果我们把领导者的自我意识看作是一种觉悟的话,那么,领导意志就是对领导觉悟的意识的一种自觉的保持、坚持,有些人、有些领导者一时一地、此一时、彼一时、此一地、彼一地,对领导活动的本质、对领导活动的特点和趋势有所觉悟,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够坚持到底,不能够把这种意识保持住、坚持住。我们说,领导活动的意,除了要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还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自我意识能够保持住、坚持住,这就是所谓意志力的方面。领导者人格的这三个方面,这三个因素,知、情、意,并不总是统一的,相反,它们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那么这就提出了领导、领导者要具有领导权威,首先就需要领导者的人格能够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知情意这三个因素有机地统一于自己的人格,那么,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个统一应该是以他的情感、以他的情伤为核心,以他的知识和他的意识与意志为基础,构建自身的领导者人格。或者说,用情感和情商来统帅他的知识、智商,统帅他的意识和意志,只有在这样一个以情感和情商为核心,统帅知识和智商、统帅意识和意志人格的结构中,领导者自身才可能具有足够的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影响力,能够吸引广大的干部群众追随领导者的领导目标,听从领导者的决策,听从领导者的安排。那么,领导者人格的三个因素有机的结合,构建了一种创造性的领导人格。这种领导人格在任何领导活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样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古今中外许多非常富有人格魅力、富有超凡魅力的领导权威的政治领袖、宗教领袖和思想领袖,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格是富有魅力的,是富有权威的。

大家知道,拿坡仑曾经是一位资产阶级的杰出领袖,拿坡仑出身比较低,身材比较矮,许多贵族出身的将军,一开始并不愿意服从拿坡仑的指挥,也不认同拿坡仑的权威,但是,许许多多这样的贵族第一次见到拿坡仑之后,就折服于拿坡仑的领导权威,就折服于拿坡仑的人格魅力,正是有了这样的影响,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使拿坡仑成为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领袖。我们在其他的领袖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像磁石一样的人格吸引力、人格魅力。

就塑造领导权威来说、就赢得领导权威来说,建构好自身的领导者人格,使得自己的人格具有创造性,这是领导者赢得领导权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是领导者领导活动创造性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我们称之为领导者的领导活动的创造性。领导者的领导活动要具有创造性,大家可能存在这样的疑问,什么是领导者的创造性呢?或者说,领导者的创造性领导活动,到底是什么样的活动呢?在这个方面,我们倾向于认为领导者的创造性的领导活动,归根结底,是,而且只能是创造性的转化矛盾的能力。让我们把这个问题再强调一遍。所谓领导者的创造性的领导活动,在归根结底意义上,是,而且只能是创造性的转化矛盾能力。那么关于创造性的转化矛盾的能力,我们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者的创造活动,要创造性地转化矛盾,首先它是一个切入的概念,在这个方面,领导者的创造活动的第一步,正像打保龄球一样,打保龄球不是直接去打一号瓶或者二号瓶三号瓶,而是打一号瓶与二号瓶之间,或者一号瓶与三号瓶之间,从这样两个缝隙之间切入到一个矛盾去,在这样一个方面来看,创造性的领导活动既不可能忽视矛盾、回避矛盾,也不可能消灭矛盾,而只能是切入到矛盾之中,创造性地去转化矛盾。在这样一个方面,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往往有一个错误的或者不正确的观念,在企图去解决矛盾、转化矛盾的时候,往往采取一种正面冲撞的态度,企图通过正面的接触去解决问题,不能否认这种正面接触的办法也是一种办法,但是,应该说它不是一种合适的,或者切合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在解决矛盾的问题时候,采取一种回避、拖延、害怕矛盾的态度,当然我们讲这些态度都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好的。

第二,创造性的领导活动,需要我们领导者注意两个“借”。从领导者自身来说,应该说领导者自身的力量相对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巨大性,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说,应该说领导者自身的力量,是比较弱小的,但是,领导者如果能够善于借势,善于借力,那么,就可以把这样一个弱势转化成为一种优势。第个,所谓的借势,在封建社会,我们从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秀才、读书人考中了举人、探花,被皇帝指派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县城任知县,我们经常会纳闷,这样一个白面书生到千里之外地方赴任,他有什么力量、什么能力完成那样的领导活动呢?仔细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领导者首先需要借助千里之外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个地方正在生成、正在酝酿的趋势、趋向、苗头,也就是说在借势这方面需要领导者对事物发展、事态发展的基本苗头、基本趋势要有一种敏锐的把握、敏锐的洞察,这个是所谓的借势。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比方说,鹰,只有借助上升的热气流,才能展翅飞翔,在这个方面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进行临时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的领导活动的时候,要对事物发展的这样一个苗头、这样一个趋势,有一种敏锐的和深刻的把握,这就是所谓借势。

另一个借是所谓的借力,借势是借助客观、外在事态本身的趋势,借力,则是借助自己所领导的广大的干部和群众本身的力量,借势和借力分别来自于两个不同方面的趋势和力量。什么是借力呢?大家知道,近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被称为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但是,正是这样的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通过组织起来、通过动员和组织起来,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这样一个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有什么力量呢?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这样一个方面,比如说水泥,水泥恰恰是由那些弱小的泥、沙,这样一些分子的颗粒和水这样弱势的东西组织起来,把它组合起来,变成像水泥这样强大的力量,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他们是否是弱的、是贫,而在于你领导者是否能够把他们动员起来和组织起来。如果能够动员起来和组织起来,即使是像农民那样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也可以完成像中国革命这样辉煌的业绩。那么我们说,领导者的创造性的活动,他需要两个“借”,而两个借中,借势是前提,只有你能够借来势,才能从干部和群众中借来力,只有借势借得好、借得巧、借得妙,才能够从群众、干部那里借来真正的支持、真正的力量。所以我们说,创造性的领导活动,既不凭空地产生什么东西,也不能无缘无故地消灭什么东西。归根结底它只能是一种转化事物的存在状态,这是我们讲的创造性领导活动需要这两个借。

第三,如何创造性地转化矛盾呢?在这个地方,我们需要强调我们所说的是创造性的转化矛盾,而不是转嫁矛盾,所谓转化矛盾,也就是使得矛盾的双方,通过沟通、协调、通过引导,达到一种理想的、我们所期望的状态。那么在这样一个意义上讲,所谓转化矛盾,可以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第一,是所谓的转,在领导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矛盾的双方对峙在一起,比方说,许多人、许多部门有矛盾、有纠纷、有冲突,矛盾的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对峙,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领导者要想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活动,就需要使得矛盾的双方“转”起来,而不是使得矛盾的双方“撞”起来。

大家知道,在淮河和长江流域经常形成的梅雨季节,梅雨之所以形成就是由于南方的冷气流和来自南方的热气流,在淮河和长江流域形成对峙,怎么样才能够形成降雨呢?不是冷气流和热气流继续对峙,不是这两种力量撞起来,而是这两股力量转起来,要么是热气流继续向北方推进,要么是冷气流继续向南推进,无论是哪一种推进都使矛盾的双方发生了转化,结果就形成了降雨,形成了气候。在这个方面,我们领导干部要想创造性地转化矛盾,也启发我们不是要使得矛盾的双方撞起来,也不是使得矛盾双方的矛盾冲突更加激化,而且使他们发生转化,这样一个转化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这样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叫做退一步开阔天空,让一让天长地久。也就是说使得矛盾双方转起来的空间和时间是相当宽裕的,也就是说在小转折中有大艺术。这是我们领导者在进行创造性的领导活动中施展领导艺术的广阔的空间。

另一个方面是所谓化,如果转是矛盾双方的结构性转化,那么,化就是矛盾双方的历时性转化。所谓化,也就是矛盾冲突的双方开始转化,以及它转化之后不断扩大自身影响的这么一个过程。大家可以注意一下,1949年之前,红色的革命势力、革命的影响从延安到全国,它有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不断使得敌对的势力投入到革命的潮流之中来的过程,大家知道,北京郊区有个地方叫怀柔,山东有个地方叫招远,在转化矛盾这样的方面,只有我们的领导者善于创造性地使矛盾转起来,使矛盾得到转化,才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只有自身领导者人格具有吸引力,只有怀柔才能招远。转,可以说是从静态的方面来看矛盾双方的转化,化是从动态的方面来看矛盾的转化,这样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转化矛盾首先是使得矛盾的双方才结构上实现转化,然后从动态上有一个不断扩展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领导权威范围的过程。这样我们说创造性的领导活动,第一点,是一个切入点,而不是一个正面冲撞的概念,第二点需要巧妙地实现两个借,而两个借之中,首要的一点又是借势,其次才是借力。第三个环节,我们把它概括为转化矛盾,转化里面一个是转一个是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领导活动本身富有创造性,这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性的领导活动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方面,领导者的领导活动的创造性,最根本的一点,不是领导自身,比如说他的人格,也不是领导活动本身是否富有创造性、富有多大程度的创造性,最根本的一点在于领导者要善于、勇于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如何促进广大干部的创造性呢?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的基本需求层次可以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生理需要,第二是安全需要,第三是交往的需要,第四是认同与归属的需要,第五是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物质方面的需要,认同与归属这个需要,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是精神的、心理的需要,通常我们说生理、安全的需要是低层次基本的需要,追求认同和归属、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高级的、精神和心理的需要,介乎二者之间是交往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交往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也是领导与干部群众的关系越来越重要,我们通常称之为干群关系。在这样一个方面,正确地处理干群关系,是领导干部促进干部和群众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在这个地方,正如马斯洛所指出的,现代社会发展发展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被认同、被尊重、被关怀的需要,马斯洛说,除了那些精神病人,现代发展中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种被尊重、被认同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从领导权威的构成、从赢得服从、从赢得认同,并且最终把服从和认同奠定在、归结为创造性这个渊源和基础上,提供了关于如何赢得领导权威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那么这些看法和观点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正。

今天这个话题我们就谈到这儿。谢谢大家

点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